《蜀之鄙有二僧》翻译
翻译:
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,其中一个贫穷,一个富有。有一天,穷和尚对富和尚说:“我想去南海朝佛,你看行吗?”富和尚问:“你依靠什么去呢?”穷和尚回答:“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。”富和尚不以为然:“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下南海,到现在还没去成;你一无所有,就别做美梦了!”可第二年,穷和尚竟然从南海回来了,他告诉富和尚自己的云游经历,富和尚听后感到惭愧。
原文注释:
鄙: 边远的地方。
去: 距离。
顾: 难道。
之: 到。
何如: 怎么样。
恃: 依靠。
越明年: 到了第二年。
以告: 告诉。
有惭色: 显出惭愧的神色。
聪与敏: 天资聪明和敏捷。
昏与庸: 天资愚笨和平庸。
自败: 自己毁灭自己。
自力: 依靠自己的力量。
是故: 因此。
可恃而不可恃也: 可以依靠,但不可以过分依赖。
可限而不可限也: 可以限制,但不可以自我设限。
力学不倦: 勤奋学习不知疲倦。
卒于鲁也传之: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由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承下来的。
蜀之鄙有二僧: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。
吾资之昏,不逮人也: 我天资愚笨,赶不上别人。
吾材之庸,不逮人也: 我才能平庸,赶不上别人。
旦旦而学之,久而不怠焉: 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,并且长期不懈。
吾资之聪,倍人也: 我天资聪明,超过别人。
屏弃而不用,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: 抛弃不用,就和愚笨平庸没有区别。
圣人之道,卒于鲁也传之: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。
然则昏庸聪敏之用,岂有常哉: 如此看来,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?
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: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?只要学习,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;不学习,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。
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: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?只要肯做,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;如果不做,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。
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 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,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?
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;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: 天资聪明和敏捷,虽然可靠却也不可靠看,倘若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,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。
昏与庸,可限而不可限也;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,自力者也: 愚笨和平庸,可能会限制人,却也限不住人,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,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蜀之鄙有二僧的之字有何特殊含义?
蜀中鄙有二僧的文言文如何理解?
蜀国鄙有二僧全文翻译有哪些要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