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会有哪些标志
在文言文中,被动句通常通过特定的词汇或结构来表示,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被动句标志:
1. 使用介词“于”表示被动,如“ 于 ”后面跟动作的主动者。
2. 使用“ 为 ”或“ 为……所…… ”表示被动,其中“ 为 ”后面跟动作的主动者。
3. 使用“ 见 ”或“ 见……于…… ”表示被动,其中“ 见 ”后面跟动作的主动者。
4. 使用介词“ 被 ”表示被动。
5. 动词本身可以表示被动,这通常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。
6. 有时句子中省略了主语,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辨识被动关系。
例如:
“ 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 。”(荆州百姓依附曹操,是被兵势所迫。)
“ 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 。”(自己丧命在他人之手,被天下人耻笑。)
“ 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 ” (忠心却被诽谤,能不怨恨吗?)
“ 不能容于远近 。”(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。)
以上是文言文被动句的一些常见标志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被动句可能没有明显的标志词,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辨识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文言文中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被动句?
如何通过上下文判断文言文中的被动句?
文言文被动句的常见例句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