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乃自凿其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乃自凿其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乃自凿其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乃自凿其窍”出自宋代张汝勤的《戏徐观空》。

“乃自凿其窍”全诗

《戏徐观空》

宋代 张汝勤

学诗如学禅,所贵在观妙。

肺肝剧雕镂,乃自凿其窍。

冥心游象外,何物可供眺。

空山散云雾,仰避日初照。

旷观宇宙间,璀璨同晖曜。

但以此理参,而自诗料理。

持以问观空,无言但一笑。

《戏徐观空》张汝勤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戏徐观空》

朝代:宋代

作者:张汝勤

学诗如学禅,所贵在观妙。

肺肝剧雕镂,乃自凿其窍。

冥心游象外,何物可供眺。

空山散云雾,仰避日初照。

旷观宇宙间,璀璨同晖曜。

但以此理参,而自诗料理。

持以问观空,无言但一笑。

中文译文:

学习诗如同学习禅,其中重要的是观察奥妙之处。

内心深处的思考如雕琢,是自己开启智慧之门。

心神沉浸于虚无之外,没有什么可以供给眺望。

空山上散开云雾,仰望以逃避初升的太阳。

广阔地观察宇宙之间,璀璨的光芒相互辉映。

只需借此理念参悟,然后用诗歌整理自己的思绪。

持着这个问题询问虚空,无言只有微笑作答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以\"戏徐观空\"为题,表达了学习诗歌的境界类似于禅修的境界,强调了观察和领悟诗歌中的奥妙之处的重要性。诗人通过比喻,将学习诗歌与雕琢内心进行类比,认为思考和领悟是通过自己不断磨砺和开启智慧之门来实现的。

诗中提到\"冥心游象外\",形容诗人的内心超越了尘世的束缚,达到了超然的境界。诗人表示,在这种境界下,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供给他的思考和领悟,他似乎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状态。

接着,诗人描述了\"空山散云雾\"的景象,以及仰望避开初升太阳的情景。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摆脱日常的纷扰和尘世的繁忙,追寻内心的宁静和启迪。

在广阔的宇宙中观察,诗人感受到宇宙的辉映和光芒的璀璨,这种景象象征着诗歌的智慧和灵感。诗人认为通过参悟这种智慧,可以用诗歌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和感悟。

最后,诗人以\"问观空\"的方式,向虚空提问,寻求答案。虚空无言,只以微笑回应,表达了超越语言的境界和对人生和宇宙的默默领悟。

整首诗词通过对学习诗歌和领悟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理解。同时,诗人借助禅修的意境,强调了超越语言和文字的境界,通过无言的微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沉体悟。